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标签: 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想象中你远方的墓地,如今早已长满茂盛的蒿蓬,哀悼你的指情仍如去岁,尽管你孤独的坟茔又一度萧瑟秋风。
世人不能像匠石指知郢人那样理解王逢原,只有指指了解你的人才能理解认同你。
回想起那年庐山向南倾侧,犹如自天而降,正对着我们的书案;湓水滔滔东来,像是流进了你我的酒杯之中。
可惜一切往事都随你的离世烟消云散,昔日的欢会已一去不返。

注释
王逢原:王令,字逢原,北宋中期诗人,年仅二十八岁就不幸病逝。
蓬蒿:指墓地上的野草。
纷披:散乱的样子。
质:指箭靶,用以比喻投契的知己。
平世:旧指清平之世,这里指当世。
湓水: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城下。
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陈迹:旧事。
随手:随着,紧接着。

创作背景

王安石于至和二年(1054年)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路过高邮,王令赋《南山之田》诗谒见王安石,王安石大异其才,遂成莫逆之交。然而,嘉祐四年(1059年)秋,王令仅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逝世,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伤。第二年秋天,便写下了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参考资料:
1、王镇远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03-204
赏析

《礼记·檀弓》上说:“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宿草就是隔年的草,意指一年以后对于已去世的朋友不必再哀伤哭泣了。“宿草”,后世便成为专指友人丧逝的用语,这里蓬蒿泛指野草,句意正是由《礼记》脱胎而来,暗喻故友虽去世一年,而他犹不能忘情。当时王安石身在汴京而王令之墓则在千里之外的常州,然而凭着诗人沉挚的感情与驰骋的想象,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凄怆悲凉的画面。

哀痛之情也于景中流露而出,于是从坟地写到了长眠地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