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译文
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注释
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着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具体时间不详。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由宜阳,对这些景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因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