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二首·其二

[唐代] 高适 [繁體]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标签: 抒情,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3
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7-48
3、4.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00-501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创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