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

[隋代] 佚名 [繁體]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标签: 柳树,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释
着地:碰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赏析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法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

这又另一种解释:

鉴赏

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柳”,又与“留”谐音,故折柳赠别以寓挽留之意,从汉代以来便成为一种风俗。形于歌咏,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已饶有情韵。